-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收听
- 听众
- 注册时间
- 2014-8-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想看更多乔友精彩活动,马上注册加入部落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乔友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情人陷阱 于 2017-8-23 14:00 编辑
( f6 O0 S; s3 u' s# l
D- G0 s8 \, M8 e, m8 L- _: D/ `- J0 S/ `! U/ N# T
不知不觉玩Vespa 3年多了,回顾这些时光真的意犹未尽,快乐满堂;答应版主老赵来发一篇改装建议贴好久了,一直懒病发作 哈哈 今天补上!
- e" l$ w$ k% J' }我上篇帖子多聊了些骑V心态,今天上点儿干货;我们不聊情怀,不聊文化,不聊价格 只聊聊Vepsa这车;怎么玩,怎么改,尤其怎么改适合独特的你。
/ \, |- a0 p: P2 I! S/ X# b
4 j# ~; r$ j4 y+ @% [ L1 p. ~外观篇:5 ~% L7 T+ C# U9 x/ h0 ]) _+ x
6 A5 |( E& @/ |! W5 p
首先我个人建议一件比较重要的观点,既是如果你不太了解怎么去动自己车的外观,那么请不要一个小配件,两个小配件的往自己车上添;这没什么意义,就保持原厂美感就好了;这是最可以凸显Vespa美感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果你想动手,或者说对自己的想法有认知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动手前先在脑海里轮廓一个你自己认为改到你最满意的样子;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以后所有的配件及配色都要根据这个轮廓来,千万不要中途变风格或者变色;那真的只会让车看起来越来越失去美感。说下我对目前自己这台ss的外观定义;首先从提车回来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瞎折腾到目前的满意99,是经历了一段波折的。拿现在的外观来说,我的定位在于几个关键词;精致,古典,时尚。你们看我没有把“运动”这词搬出来,哈哈。是我自己的风格定义我更倾向于古典,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选ss版本而不是GTV ?很简单,我喜欢简洁风格;那还有个尴尬的问题,我竟然选了个哑光色... ... 好吧,起初我就知道难度大了,开始的配件搭配,折腾了2轮;改出了彻头彻尾的“运动版”和不太像运动版的“运动版”。我思索原因,其实是钱花的太多,配件选的太多,亦或者忽略了比较关键的问题,现在问题解决了;我就比较好回复很多朋友问我的尴尬问题:“我花了好多钱,买了好多知名品牌的配件,但现在越改我越不喜欢!”
/ I8 ?+ ^& x" d; T2 k" `( r6 Y
5 d/ E/ L1 B' S& G ?第一个我说到精致,这是Vespa和它价值最具关联性的词汇;在动手改装选配件时,请不要让你的车失去精致感,哪怕你选的配件再好,装在不适宜它的地方,就会失去应有的美感;Vespa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以精致来做第一词汇,它可以显旧,但不可以看着廉价;它可以运动,但它不可以看着像台产踏板。
$ B1 {0 f0 ?, p. H6 W
* ~& L, S0 j4 _ W第二个古典,是我拆掉好多运动件最后选装的结论;我个人感官是尽可能不去破坏哪怕一丝的Vespa应有的线条和复古感;它最性感观看角度莫过于从正后方看着骑的人座在一个四方的垫子上,而车的整个后部轮廓都是在你的坐垫下方的;而不像其他踏板从后面看人是凹在车里面的。所以这也是我喜欢简洁版的原因,没有书包架,没有尾箱;好好欣赏我车的"屁股"就好了~ 其次就是很关键的线条; 从侧面看,骑着的人直立的坐在坐垫前部,正好是整车侧面看的中心位置,前挡泥瓦和尾部的线条完美契合;所以请不要破坏这种线条的美感;那从视觉上我选择了SIP的多幅放射轮毂来增添整车的古感,没有选择全黑色是尽可能让车的轮毂部位更显轮廓感,档挡泥瓦的鼻头(凸出)也换回原厂的电镀,牛角也使用原厂的,让整车的凸出部位显出一定的轮廓感;以免造成 给人感觉整个车像扔进墨水里再捞出来一样的感觉。
) U) V7 X! d% X( U& H: M* S6 b D" c* E5 D
第三个时尚,这个我其实更准确的想定义为你选择的配色;好多人没改好来找我诉苦的最大原因是,配件选好了;轮廓感OK了,最后配色没整明白。这其实要看个人对待颜色的一种直观感受,漂亮的车一眼看去就很赏心悦目;这其实是很多细节堆在一起才能呈现出来的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就好比买了一堆黑色配件只要往车上一装就肯定能出效果是错误的观念;相信很多朋友已经亲身经历了。具体的车系及颜色要看自己对配色的创造力,我有个朋友买了台17款的沙滩蓝色;订车前没见过实车,车刚到就嚷嚷着要卖掉再买一台,十分尴尬;我劝他说要么我们改一下试试,我觉得每个颜色都可以体现出它独特的美感,只是需要稍作修饰;就好像你觉得有些妹子不是很漂亮,但她精心打扮过后可能让你眼珠子掉下来;因为所有的天生丽质也是需要后天装扮的。 在最后面我会附上两张沙滩蓝色的GTS图片,大家可以比对下配色之后的感觉。8 @; Q' n* [4 U$ ?) I
: y! A9 n6 m# |* v5 e; r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废话+废话;语言也没做修饰希望能给大家对外观改装的部分一些启发。! l/ ~8 r P, f4 L' [2 T2 s8 H
' T, k. L8 o, |. J轮胎性能篇:
) p' ?! A- u: ^% t4 ^6 }
7 @* H& b5 D [$ ^, m2 N+ \说到这里就容易多了,不过应我们霸道的版主要求;还是要先附上轮胎建议。2 _9 P5 Z; g, g1 P
首先我强烈建议不要加宽轮胎,以原厂钢圈为例加宽会改变你的扁平比对车的操控造成影响。其次我们再来聊聊抓地力的问题,为啥我轮胎型号还没贴出来就先说抓地力;呵呵,呵呵,呵呵 重要的呵呵说三遍。我的观点就是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差到让你随时会摔车的轮胎,这个骑行感受和抓地力;舒适感受和运动感受都是相对而言的,当然越好的轮胎抓地力肯定是要越好的,这点毋庸置疑。只是顶级品牌的轮胎更多给你的是舒适感和运动感的提升,以及复杂情况下的安定性。这点大家要有相对理性的认知;就好比我一个骑哈雷戴娜的朋友买了一台春天,天天跟我抱怨这车骑着就像溜冰,原厂轮胎滑的不要不要的,一定要换一对最牛逼的轮胎来减轻这种“溜冰”感,我无奈的认知到这种情况下心里负担比车的负担要重的多的多,那就换吧~ 换完了,跟我说“恩!好多了,你推荐这胎杠杠滴!” 结果过了半年,我有次找机会让他试了下一台原厂胎的春天;经过了半年的与自己车的磨合,他试完说了句,“其实抓地力很好的,只是骑行体验有差距罢了!” 就拿这个事情来说,我觉得拿我这个朋友的感受来说说轮胎的事很好来直观比较。戴娜属于哈雷的中型巡航,轴距明显比1200cc系列长,这个长轴距低重心带来的骑行感受就是很明显的寻迹感强,运动感差;说白了寻迹感既是骑行中你每一次推动车把变向或过弯时,你会有一种龙头偏重,但车把稳稳的感觉;很明显的体验到两条轮胎是贴着一个面在走的,说简单点就是稳,重;那运动感么就是重心偏高,转向灵活,轴距偏短,在行驶中很小的距离内就可以完成快速变向;Vespa其实是属于这类的车型,至于我朋友说的那种溜溜的感觉,其实是车的轴距太过于短了,加上重心偏高,坐姿直立且手把高,那就彻底造成这种骑行时候一推把感觉车呼一下的就跟着“飘”过去了,没有安定感,这其实和轮胎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不习惯所导致的,尤其是骑过大车的朋友们,更会明显的有这种体会。好了说这么多,是想大家有个对Vespa特性的基本认识,不要妄图通过更换轮胎来找到那种骑大车的感觉!因为那不是轮胎滑,是因为Vespa它太灵活了...
4 `, ~2 K9 X* g* @, w
! I. U' N! Q- ]; Y现在推荐轮胎
2 Z7 T) l- D/ X; y! g! M1 n# i150老三款系列:按原厂规格玛吉斯原厂,米其林City,倍耐力SL38,Shinko白边胎。4 G' h4 w; o' A& Q4 u& E; O2 x$ r$ Y
首先以我个人LXV一万公里的骑行经历,我建议老三款150的车系就是好看为主,首推Shinko白边胎;尤其是LXV经过改装后能有很明显的外观感受。Shinko的特性是路感不是很清晰,过滤细微沙石路面比较优异,晴天干地抓地力算优,骑行舒适度也不错;雨天排水性能略逊,且侧边胎纹排水相对差一些,不过直立骑行或慢速过弯都不会有不安定感;热胎速度中等,寻迹感中等。
5 g T7 A$ R" P, @8 ^倍耐力SL38的胎纹帅的不要不要的,请参考guzzi v9的马牌轮胎; 干地抓地力优越,排水性能中上,热胎速度中上,寻迹感是这些胎里最好的。
% @$ A6 t. U5 h4 ^0 W! q- X, [米其林City纹路与300系列原厂一样,通用性最强且湿地,雨天你可以大胆的像晴天那样放开了骑;寻迹感中等,热胎速度中等,舒适度最强,路感也较为不清晰。居家旅行,全天候装逼必备。
8 D- p+ s6 L7 I+ S) \2 t4 g原厂玛吉斯各项指标中等,舒适代步没有问题,寒冷气候表现略差。 这次我补充一点,因为气候的因素,北方和南方在使用轮胎感受上是有质的差距的。 我建议北方的车友们在冬季来临前更换热胎速度较快的轮胎,或者通用性较强的轮胎。因为寒冷气候下,顶级品牌轮胎的体验就会有质的提升。
9 s$ ~6 V. Y" _
) ]) H$ A& J' o8 S2 \7 z春天,冲刺系列:原厂玛吉斯,米其林City,米其林2CT,倍耐力EVO,Shinko白边胎。
6 Y6 b4 i/ t5 J( @我相信选择冲刺的车友基本都是偏年轻且喜欢没事给给满油门的小伙子们,不要犹豫,入手EVO21(前),22(后)吧,干地表现极佳,路感强,热胎速度快,过弯支撑优越,寻迹感强,舒适度一般。
8 v2 C+ o" ?/ p这里说说City和2CT的区别,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喜欢把2CT放上来说的,因为同为米其林,它的表现在各方面都不如City,唯一比City强的地方既是它路感比较清晰。复合材质更像是为台湾车量身定制的一样,不是特别适合Vespa使用,其实想用米其林的车友们就直接换上City吧,但要记得请用原厂规格前110 后120, 不要使用300规格的前120 后130,切记。
. j5 B$ F# L; g2 U; [, r
% j# {4 v/ T- F$ z8 ]" j4 T2 z250/300全系列:原厂米其林City,倍耐力Diablo,Shinko白边胎。
0 K( J- i' S2 k o( X为啥把2CT和倍耐力EVO摘出去了?搞哪样? % u4 {( e5 K1 [( M5 t* W" K
请车友们注意一个细节既是轮胎速度等级以及承重级别。
0 k7 r) y o3 I2CT和EVO的承重级别及速度级别是专门为150的车系定制的,它们不适合300系列的重量;这个切身体会就是当你高速巡航亦或者高速过弯时,会明显的感觉胎壁的支撑不够会发软。
# S5 R5 `2 ~$ e% L4 K _下面来说说同为62P级别的原厂City和Diablo;首先说下我Diablo用了3对了,从我N年前的KCC开始;那几年我极度的迷恋这款胎,优异的抓地力,稳稳的过弯体验,清晰无比的路感,等等...等等...虽然舒适度差了点,单对于喜欢骑快车的朋友们是绝对的好胎。好吧,我承认我现在用的是米其林City,我承认了! 为啥呢...因为好多好多的车友们,都要过度的神话Dibalo而且贬低City这款胎。甚至“这俩胎不是一个级别!”这种话我都听过。上面Diablo的优点我都列出来了,它的确称得上小型踏板的运动轮胎之王;而且无胎出其左右,但是为啥我骑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用上了City,哪怕买不到原厂的后62P的,56P的我也照样用,其实是因为它的全面和舒适,尤其是舒适。我相信大家开4轮的时候换过米其林胎的都有一种体验;胎噪略微小了, 舒适度提高了不少,感觉过小坑小哇减震都觉得变软了。这其实是用路感模糊换来的,目前这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你运动感强,那必然就不舒适,你舒适那必然就路感模糊,只是大家开4轮大部分为代步,上了高速又全是平整泊油路直线一路开去,且汽车轮胎款 四轮稳稳贴地就很难在平时的驾驶上感受到“路感模糊”。但在摩托车上,尤其是小型摩托车上,这种感觉会放大化;很多车友说的飘,不稳,过弯觉得滑;其实全部都是因为路感模糊造成的,并不是因为抓地力差,亦或者级别不够。欧洲车厂不同于日系车厂,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下,所有的欧洲大厂在出厂时绝对就是给你配的这个级别的顶级胎之一,你有需要另外风格的轮胎可以自行更换,但是出厂配的绝对就是给你这个级别的顶级胎之一了;
& E- j7 H$ [2 T. D说下City一个大家不了解的特点,有机会可以到实体店体验下我下面说的,拿一个Diablo后轮,再拿一个City后轮,一手拎一个看看重量差多少,好的,关键问题来了;俗话说“簧下质量轻1一斤,顶上面重量轻50斤”。很多人都忽略了City这个牛逼到爆的轻量化设计,它最初的设计初衷既是,让使用者在任何条件下,无论晴天雨天,无论有限代步亦或激烈驾驶,都相对给你一个最稳定的感受;有车友说倍耐力抓地力更强!好吧,我以前也是对此深信不疑的,但当我实际拿出标尺,在前后ABS全部介入的80-0急刹车下;City稳稳的提前停下了1米左右的距离。因为我前面装的是顶级的Brembo对四锻造cnc卡钳,这基本上就不是Vespa这个级别的车用的,那强力的刹车制动下,对前轮的考验只能是更苛刻;好吧,我承认City完美的通过了考验,它也在很明确的告诉我,别被表象忽悠了,其实我很牛逼。只是我更“温柔”而已。
' f/ _( F% I1 Y一堆废话过去,是希望大家对自己车上配来的原厂胎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且后轮的62P加强版在国内是买不到的。1 F, {* ~: n9 u, {7 J0 m
最后结论如果是极度偏向运动驾驶的车友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Diablo;它的特点就是,舒适与我无关,别墨迹赶紧催油门!我只负责陪你一起“干”!2 A+ V( s1 D, k6 W8 }
而相对喜欢欣赏风景,什么地方都喜欢跑一跑,偶尔也山路小激情一下的,米其林City原厂胎会陪伴你到天荒地老;放心它一定比你行。
5 Q1 T# N% `1 ?& q% N; z轮胎写的我累死了 累死了 累死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Z' F9 ?0 `+ a% h r) H
: s! d/ v* z1 g5 R- R# [4 x* J一张写不完,回帖再发其他性能件部分;
' j0 l% C- F+ O, F) |4 _8 H/ |/ \
5 U: w( V) }- `5 B下面附图,先来两张沙滩蓝色原厂与改装对比;再次阐述下配色的重要性。6 l$ X- v7 X! U5 g
4 y! L/ b- j& k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