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收听
- 听众
- 注册时间
- 2008-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引用第4楼歹匕于2009-03-22 00:00发表的:. }/ E# N5 x: W# _' |5 J, K7 J
选择机油和气候也有关系吗? 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气候和温度高度,选择机油也有讲究,7 I$ R: G2 X) b `* F
2 g2 b2 Y* m- r* A5 \3 v, b
目前市面上的机油种类非常多,诉求的功能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在机油瓶外总是会出现数字或是英文代号,这些数字不外乎机油黏度的分级、适用引擎种类以及机油适用的范围。目前黏度分级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SAE制订一套机油黏度等级分类,而这一类分级只对黏度定义,并未对机油的特性做分类,如 10W-40 就是他们制定的,而美国石油协会 API其所制订的规范则是机油所适用的范围,如机油瓶上的 SJ字样就是他们定的,除了美国API的认证外,另有欧洲ACEA的认证,ACEA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Automotive Manufactures所提供针对汽、柴油车引擎机油的品质选用作业分类。”A”开头表示针对汽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A1﹑A2﹑A3&A5四个等级;”B” 开头表示针对轻负荷柴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B1﹑B2﹑B3﹑B4&B5五个等级;”E” 开头表示针对重负荷柴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E2﹑E3﹑E4&E5四个等级。一般机油等级数值愈大表示黏度愈高,数值越小就表示机油越稀薄,至于黏度等级可分为两大类,分类如下:
% {3 ^9 @& H. K; \
! g1 f) P4 k7 {3 q3 u复级指数: V, I9 x4 z# w- @/ r( d
, \' ~( q; V2 ]( c4 Z就是机油瓶黏度数值上有加W者,W代表winter,也就是在一般在冬天低温下使用之意,它除了100℃温度要在某一数值之上,更加上低温时的黏度限制,即使在低温下也要有某一程度的流动性好保护引擎,如此数值越低则代表其低温时的流动性越佳,其低温的激活性越好,也就越不容易造成低温激活时的磨损。
! Q6 f4 u( `# K9 s2 s$ M
2 V' M$ x' @6 Y2 _0 r+ U2 V) ?单级指数:2 z5 f# o/ s9 I* L e; h) k4 n
W) ?. O) C6 c( ~2 j瓶子黏度数值上没有加W者,其为一般温度使用,其定义只有在100℃的限制,没有规定低温的特性。
# }% M+ f' _* p! D' d' f; I" I; C目前市面上所购买的引擎机油大多为复级指数,单级指数的油几乎看不到,即使有也大多应用在悬吊方面,我们一般通称的前*油就是单击指数的油,其实以台湾的气候条件使用单级指数的机油就够了,当然这只是指一般的道路骑乘,不过汽机车工业日新月异,引擎越做越好,对机油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还是以我们能最方便取得复级指数的机油来使用。
1 T) F5 E4 Q( V/ c/ [ - j, n! M8 l& V8 U' j- g0 E# h
黏度的影响6 Y% h& o$ I8 J" G
) b2 F2 h4 V# i9 b" J# b/ ?9 w
说完了分级,小编再告诉各位机油黏度对车子的影响,我们使用的机油黏度若是太高,因为油膜太厚会使机油黏滞使得阻力增加,进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包括:
8 g7 |# s* j; w% Q
, Y* X7 V# p) F, Y: H' K3 g1.车子较难激活与加速迟缓。$ d/ T" P. g0 l! s7 y9 n
2.引擎动力输出减少,冷却效果变差。# ` l/ M9 h* @- M8 u; j7 {
3.车子变得较吃油,使得燃料浪费。
5 g3 m P, D$ |& ]4.因为机油流动性差,不能快速到达汽缸,使得激活时的磨损增加。
2 n. ^6 _( P s0 N. U反之,如果机油的黏度太低,则产生的影响包括:, } [' y$ q1 G
1.引擎各机件消耗增加,因为无法充分润滑。
5 y$ u/ k: [" C2 q O; b1 {2.引擎的噪音变大。
: v, u, W z- k- M* P
' J b. @& z" p8 Z7 I黏度适用范围
5 @' _3 t0 l- ~7 C1 B* w( u+ f4 h0 ~
说了一堆我想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要如何看懂机油瓶上那一堆数值,这边就列表供大家参考:( ]6 D8 n; E+ ^3 t0 ]. D
5 K. ?* s* i4 `: W; @( y% d6 w
SAE 黏度适用范围 * b' j( u# i4 u9 V
% o+ w; C2 Q+ h9 R J' }6 I) k
黏度等级 可耐最低温度 (℃ )- W& Z$ R+ Q1 m9 x: v* S
20 -9.5 + a( t9 r' \4 O& z$ ~. }+ L
30 -1.1- o# S' U8 z+ l/ n) p' X
40 4.4
* ]/ g2 N' W/ Z0 ^3 O" r6 \7 _ \1 n0W -35 7 {8 E0 W9 T( E6 e$ Q$ e8 s# x! w
5W -30
' |; P: |* ~" z' A/ I3 v10W -25
% I" ~' G/ D5 \' S; L# ^ x. V5 f+ o; X15W -20
* r6 r- [4 e2 O d* t20W -15
- W5 O n' K6 [7 n25W -10* e8 @9 _. V+ k7 K& n
c. \* g& m: A4 m( \1 n+ j( HAPI 黏度适用范围
: p) v i. J: E2 x+ s% PAPI: SG
' m# ^( W2 O# f
) A: p- Q9 q R/ T其中 S 表示 Service 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着此等级适用于汽油引擎,后面的 G 则表示此机油的等级, 依次由最低级的 A 开始到现今最高级的M为止。6 s3 U v+ d* d- b0 K5 y' ]
$ i- e4 D }2 e, l Y
工作等级 适用范围
1 I6 ]7 t; z' H) N
: L0 J7 D- r" p/ @; m; J$ ASA 轻负荷,中等速度,清洁环境,不加任何添
" s0 f$ I4 G2 a+ C& s! Y加剂
, g' p! z% D: ^( g' [8 N
8 h; l5 B3 n4 W- D" |5 q$ CSB 有少量添加剂保护的温和状况,少量抗氧
2 n: z4 x7 e8 l* j3 l! A化剂,抗腐蚀剂
5 }5 W5 A0 v/ M" p8 _; C0 X ]
7 n4 _) W& b; }$ a+ h* I% ZSC 1964到1967年出场,未加装pvc系统的汽油
4 `$ R: v5 O+ N/ @5 k( ~& D! [引擎,提供高低温下的沉淀,磨损,生锈" A* W+ m3 L! x9 [5 ~
和腐蚀控制。" I. ]- J3 v- l# U$ z
* u# ?2 C' ]2 P6 t- y1 Y
SD 1968到1971年间出场,装有pvc系统的汽油 N$ o0 ~8 E! Q( a" p+ i
引擎,提供比SC级更好的控制性能。5 Q' @6 O8 I/ @& b3 V1 Q1 b
7 `) C- p0 Y+ B' L3 z
SE 1972年以后出厂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D级
, @' r( G# f C: I) H9 V, R更好的控制性能,抗氧化,高温沉淀,; r9 Q* l3 A9 {
生锈,腐蚀等性能。$ j ?3 M9 Z' @3 d, O
7 g% a$ V6 n+ ]
SF 1980年以后出厂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E级0 _* I* Z" o+ P2 r; U
更好的控制性能,并加入了氧化稳定剂。
/ h( j) S1 }0 j: N7 {* } T8 R) CSG 用于1989年以后之车型,对引擎内沉积物
K4 s+ X3 j. X, H' T5 c之控制、抗氧化性及减少引擎之摩损较
P1 [9 }' z! O# s0 e( f7 y前等级为佳 。
' }! ^( q- V7 t- T! r+ z4 N3 B8 Y/ _' Q+ j$ r' Q) \* |1 j8 S
SH 此标准制定于1992年,在挥发性,清净性、
/ j3 x6 [5 d5 V+ q* E2 R+ K5 d抗氧化性…等有更严苛的测试。: P# Q! V- E% X. l, o1 T i
' H* K- c! `3 z
SJ 制定于1996年,可用于目前或更早期汽油
) K9 F0 u9 G( y' ^9 Q引擎车型,SJ级机油对低温流动性挥发 # X- B8 G8 A5 w: y8 v
性,过滤性, 抗泡性, 及高温抗氧化
' C2 W v0 Y+ R( u& C安定性等方面优于SH 级机油,另一特点
. p* F" w. e* G E$ ^3 s是减低对触煤的毒化。
: B3 w8 i# o/ V( _: x1 ^
% K' Y: u @( K6 ?! t; u/ CSL SL性能新标准,制定于2001年7月,符合
* r6 n9 s4 Q3 h J1 e. i" u' B新引擎及旧款引擎使用,SL级能提供更高9 x: T5 f! N! A. ?, }& R2 ~
的高温清洁性及更低的机油耗损,并同时
" {' N; u' X4 p2 U4 d+ }9 @5 C6 H符合ILSAC GF3的规格要求更具有省油
) ]# p1 r3 [- O9 {6 ^1 M(汽油)特性。) s( [* L9 m0 r1 }$ T: b6 l: M9 r6 D
' W0 ?9 U. X, W6 ?- [$ b5 P% t
SM 为目前最新标准, 制定于2004年第四季,
w2 J7 l5 x" t' j5 m符合全系列引擎使用,SM级针对润滑油之 l% l9 e4 Z2 N5 u5 [$ h5 Y8 ^
抗氧化性,减少积碳产生以及优异之6 i( a- u' T+ C
低温表现要求更高之机油耗损,并同时
: o' x# S4 P+ S7 m r2 F符合最新ILSAC GF4的规格比SL之标准要求: M# \3 Z: ?0 p" c! A
更具省燃费性。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