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乔摩托车部落

标题: 二战风云人物——德国篇 [打印本页]

作者: 爱乔一族    时间: 2010-12-4 21:47
标题: 二战风云人物——德国篇
                                              [attach]82925[/attach]====================================================================================================================================================================================================================================================================================================================================================================================================================================================================================6 ~3 u) X. r" H3 j4 f4 H9 D
                                              ===========================================
3 r  i& C! ^* O0 ~                                              [attach]82926[/attach]/ I. P7 Z0 `- a, |
德国方面上镜率最高的当然非“元首”莫属,竟然上了5次封面,包括1938年被评为《时代》风云人物,比盟军方面最多的麦克阿瑟还多一次。当然包括一次宣布他死讯的封面。元首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一个问题本人一直很感兴趣:如果当初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了那个年轻的一心想投身美术的奥地利青年,日后的人类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呐?
" g7 H) y! Q) \/ N3 ^( b+ u                          [attach]82927[/attach]  
9 |, e+ u* C2 v& A- k( V     仅次于元首的是他的左帮右臂海因里希·希姆莱。这位养鸡场场主出身的NZ党徒一生追随希特勒,很得希特勒的信任。29岁时,参与建立党卫队并充任党卫队首脑;34岁时,任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头子;36岁时,总揽法西斯特务组织,权力一度仅次于希特勒。他一手推行的种族灭绝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他如此执迷于所谓优秀人种论,以至于在欧洲各国建立所谓的“生育农场”,专门批量生产纯种的“雅利安婴儿”。1945年德国战败后落入英军手中,最后咬碎了镶在一颗假牙里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阿尔伯特·施佩尔曾和他默契地协调使用数万集中营囚犯进行V2火箭制造项目,他形容希姆莱是“半是校长,半是乖僻的傻子——一个根本不重要的人物,他以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爬上了高层。”许多遇见过他的人都对他的外表感到失望。“一位相当无足轻重的官员。”瑞典外交官贝纳道特评价道,在1945年战争结束前不久他还在和这位党卫军头目就单独媾和进行没有希望的谈判。希姆莱长年的芬兰按摩师费利克斯·克尔斯滕,他可能有最好的机会认识“第三帝国”的这位大法庭庭长,但他在战后虽然能形容,却无法解释:“这人似乎从没有袒露过心迹。从来没有过一丝坦率。斗争时,希姆莱使用诡计,当他维护他的所谓思想时,他使用伎俩和欺骗。他的方法像一条蛇,胆怯、弱小、错误和凶残无比。希姆莱的思想不属于20世纪。他的性格是中世纪的、封建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邪恶的。” 各位军迷对他手下的SS的兴趣度远远高于他本人。
" j+ H  v- `. d                          [attach]82928[/attach]         
7 Z5 @$ b( Z2 p" B  I; K" m仅仅做了8天元首的邓尼茨元帅应为其“狼群”战术而闻名于世。邓尼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在德国潜艇部队参加了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潜艇队。二战爆发后,邓尼茨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NZ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8天后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 ^1 J2 l7 ^. Z( G. S: |
                          [attach]82929[/attach]
$ g- q$ L4 `6 B& Z! I# M3 `! \' x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的经历可谓起起落落,三上三下。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他作为国防军的代表人物,因大量扩军问题而与希特勒发生分歧,1938年主动辞职退役。1939年他应召重新服役,指挥了入侵波兰和闪击西欧的战役,并与1940年晋升为元帅。在入侵苏联的问题上,龙德施泰特持反对态度。但苏德战争爆发后仍受命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占领了乌克兰首府基辅。11月,因进攻罗斯托夫受挫被解除职务。 1942年希特勒复任他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 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他又因在战略上与希特勒发生分歧再次被免职。1944年暗杀希特勒事件发生后, 他因站在希特勒一边,被任命为特别军事法庭庭长,负责审理这次叛乱案件,并再一次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1945年 3月,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失守而再一次被撤职。战后不久,三退三出的龙德施泰特被美军俘获,并引渡给英国。1949年在汉堡审判时,英国人释放了他。此后,他在策勒附近一所养老院安度余年。5 j5 z8 Q4 G0 K2 q! x. I7 |- I6 L
                          [attach]82930[/attach]
& D$ `/ E: \' e. W博克是二战初期德军的“急先锋”,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后因为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博克死于盟军空袭。' ?; D2 O  F$ g3 U$ M& x
                          [attach]82931[/attach]  n( E' t$ d2 z$ y% Y. h
隆美尔可能是唯一在二战期间博得交战双方阵营好感的德国元帅了。隆美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1938年因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命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深入穿插,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6月,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任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谋杀希特勒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但仍然得到厚葬。/ r; s- I/ n7 s9 k+ o* S
                          [attach]82932[/attach]5 D- F& E# F6 [; w3 u" h6 D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曼施坦因草拟的西线战役作战计划受到各方面的称赞,他本人则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施利芬”。1939年,他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加了波兰战役。1940年,正是由于他提出的战略在一个战役中就击垮了英法比荷等国的联军。1941年,他率领的第五十六装甲军在苏德战争开始时,四天的时间就突进了三四百公里。同年九月被希特勒指派为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征服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和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仅俘虏就接近五十万人,而他的兵力总共不过六个师而已,他也因功擢任元帅。1942年8月,他被抽往北方,参加列宁格勒的围城战,击溃了苏军第二集团军。之后他有奔波于斯大林哥勒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和之后一系列的困难的防御战之间。1944年3月因在前线指挥失利被解除指挥职务,编入预备军。 后因希特勒无法忍受他的直言相谏,他被免去军职,再也没有被起用。- q" N8 T* U! Q" I3 E
                          [attach]82933[/attach]$ i+ s0 z- t+ U; ^" Y6 j" T
NZ德国装甲兵之父,德国“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没有被提升为元帅实在是不公平。古德里安一手创建和训练了德国的装甲兵,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都必须归功于这个人。因为在那时,单是以各方兵力和装备的对比来看,德国并不足以取胜任何一个欧洲强国,只是因为成功运用了高速坦克战(即“闪击战”)的战术,才使得德国人的胜利显得如此辉煌。他指挥的德国装甲部队在闪击波兰、横扫法国的战役中如入无人之境。入侵法国的战役中,他的部队6天推进了400多公里,创造了现代战争史进攻速度的记录。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的第3装甲集团军成立决定性的突击力量。在五个月内,连续进行了几个有名合围歼击战,即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会战和维亚兹马会战,直逼莫斯科城下,光是俘虏就差不多有两百万人,这在人类战争史上只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基辅会战也做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歼灭战而载入史册——俘虏苏军达六十六万多人。然而他的创造的神话在莫斯科嘎然而止,俄罗斯的冬天战胜了他。因极力建议将部队撤往冬季防线,休整再战而惹恼了希特勒,结果被免去军职。其后日后仍担任过一系列职务直至陆军总参谋长,但直到大战结束,他再也没能亲自指挥他手创的德国装甲部队驰骋沙场。1945年3月,他因力主停战而再次被解职,5月10日在慕尼黑家中被美军俘虏。“请你们让开路因为我没有时间来俘虏你们!!”这是古德里安对法国人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9 p. W% `5 e* y1 D7 s
                           [attach]82934[/attach]" o2 y9 X' B6 `
利斯特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7 v" Q* _( R3 t2 `7 g1 y
                           [attach]82935[/attach]' s( [3 |' j! V+ s
地位仅次于希姆莱,被称为“金发的野兽"、绰号“盖世太保弥勒”的海德里希早年曾代表德国参加过国际击剑比赛,还是一个不错的业余飞行员,后加入海军。1928年海德里希参加了党卫军。1932年,海德里希已成为党卫军保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1934年海德里希成为柏林市盖世太保的首脑。由于他及时向希特勒禀报了冲锋队领袖罗姆企图进行第二次革命的预谋,使得希特勒对其更加器重。而且在二战之初,他还是第三帝国负责情报战和间谍战的主要负责人。带有四分之一犹太人血统的海德里希却是个极端反犹主义者。1942年二月20日,海德里希受戈林委托,在柏林近郊召开了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全面部署了对整个欧洲的犹太人实行“最后解决”的各项部署,从此欧洲各国犹太人被有将近600 万人惨遭杀戮。1941年9 月,他被任命为第三帝国驻波希米亚一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督,开始建立统治,对抵抗运动人士进行大屠杀,从此获得“捷克刽子手”和“布拉格屠夫”的恶名。1942年5 月27日,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出行时,被英国特工和捷克抵抗武装行刺重伤,6 月5 日因伤重而毙命。 海德里希在纳粹高层中,年龄最轻但以其冷酷的性格和突出的才能深得希特勒赏识,如果不是38岁就匆匆离世,将是希特勒确定接班人时的有力竞争者。因此希特勒对于海德里希的死深感悲痛,在为他举办的盛大的国葬上,希特勒称赞海德里希是-----有钢铁般意志的男人。
" M4 Z( }8 O5 W+ j  u+ T# d                                                
4 F* C, D' X  ~1 w; S; t5 g0 X
/ B/ a  C6 @9 Y7 s, h# K
* y5 `+ k- L7 A, Z' r7 t
" h4 G/ |* Z6 Z% v, i4 _

% b% g! |* F' E           
作者: 爱乔一族    时间: 2010-12-4 21:48
                                                [attach]82936[/attach]
* b0 J9 c+ v1 X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4年生于德国。1902年从军,1914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职于德军总参谋部,任巴伐利亚亲王的参谋军官。1935年任步兵师长,获陆军少将军衔,1937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36-1942年在陆军总参谋部先后任第二、第一总作战官。1938年9月接替路德维希·贝克任陆军总参谋长。在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辞职后,哈尔德继任成为德国陆军总司令。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参与指挥苏德战争。苏德战争失败后,1942年9月被解职入预备役。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事件发生后,盖世太保逮捕了哈尔德并指控他参与了这个阴谋。他被送入达豪集中营关押直到1945年才被盟军解放出来。1945-46年为美军羁押,后于美军军史局合作研究“二战”史料直到1961年。尽管1946年哈尔德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提供了不利于纳粹头目的证词,但对他持批评态度的人指出:哈尔德与希特勒的分歧仅仅是基于军事问题,而非对纳粹哲学的批判。  n% A+ X2 j7 }/ y' L; e
                           [attach]82937[/attach]
# C" Y7 Q( X6 t4 l% F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0.29-1945.5.1),纳粹党宣传部部长,纳粹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 巧舌如簧,如同一个宣传机器。希特勒纳粹德国政府重要的宣传大臣,二战主要战犯。在大众中神化希特勒,参与策划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操纵德国全部宣传机器,疯狂鼓吹战争,宣扬种族主义,编造谎言,吹捧希特勒,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1897年10月29日,戈培尔出生于德国莱茵地区雷特城的信奉天主教的职员家庭。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致使左腿萎缩,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被拒绝参军服役,而他在自杀前一年半仍对人说:"别人对我所能施加的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检阅信仪仗队。而这并不总是可以回避的。每当在庆典的日程上列入检阅仪仗队一项活动时,我就一夜睡不好觉。"从天主教中学毕业时,戈培尔代表全班所作的毕业演讲获得好评。从1917年夏到1921年春,戈培尔主要依靠天主教艾尔伯特·马格努斯协会的资助,先后在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乌兹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攻读历史和文学。1921年4月,戈培尔在海德堡大学犹太文学史家弗里德里希·贡尔夫教授道貌岸然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戈培尔受到希特勒演讲的感染,加入纳粹党,谋求通过政治活动而出人头地。戈培尔大肆散布关于德意志民族和种族优秀的陈词滥调,认为同盟国、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为了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胜利而欺骗了德国人。1924年6月,戈培尔在日记中表示要"思维简单一点,爱情高尚一点,期待真诚一点,信念炽热一点,说话谦虚一点。"为了笼络人心,戈培尔和施特拉塞兄弟经常发表迎合劳动群众情绪的言辞,提出纳粹党与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共同开展征用贵族财产运动,主张将大工业和大庄园收归国有。因为希特勒对此极度不满,戈培尔曾经在 1925年11月的纳粹党汉诺威会议上鼓噪"我要求把这个小资产阶级分子阿道夫·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党"。
) Q7 X5 V2 ?' T8 h希特勒与施特拉塞分裂之后,戈培尔被人推荐给希特勒。希特勒欣赏这位擅长宣传鼓动的演说家,以亲笔签名的《我的奋斗》相赠,邀请戈培尔到慕尼黑发表演说。戈培尔受宠若惊地记载: "我进入大厅,欢声震耳,......我讲了两个小时,......最后希特勒拥抱了我。"1926年2月,戈培尔在纳粹党班贝格会议上完全倒向希特勒一边。8月,戈培尔通过《人民观察家报》发表与施特拉塞决裂的声明。戈培尔还经常为希特勒朗诵《腓特烈大帝史》,共同期待第三帝国"时来运转"。1945年1月,戈培尔出任柏林城防司令,鼓吹焦土政策和毒气战,下令枪毙被俘盟军飞行员,主张固守柏林。4月,戈培尔夫妇迁居总理府地下室。决定自杀的希特勒立下遗嘱任命邓尼茨为总统、戈培尔为总理。戈培尔则写下《元首政治遗嘱的附录》,声称"要在元首身边结束我的生命","在今后的艰苦岁月里,树立榜样比活着更为重要"。5月1日,戈培尔夫妇先让纳粹军医毒死自己的6个孩子,然后服毒并让党卫军成员从脑后开枪自杀,死后,尸体被党卫军成员浇满汽油焚毁。
* i) ~: ~0 W6 c& i                            [attach]82938[/attach]- i9 F# e" b) \) W+ D+ R
赫尔曼·戈林 (1893~1946)纳粹德国帝国元帅、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7 d6 U/ x$ c, \. K0 [
纳粹德国的第二号要人,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元凶之一。他既是德国法西政治、经济与军事的首脑,也是制定奴役劳工计划、镇压残杀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的主谋,因此,纽伦堡审判判定他是“仅次于希特勒而集全体被告罪恶活动之大成的人物”。1893年1月12日生于罗森海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空军上尉,任飞行中队长,得过最高战功勋章。战后在丹麦任民航试飞员。1921年学习国民经济和历史学。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1922年加入纳粹党,希特勒委以整编和领导冲锋队重任。1923年参加希特勒暴动,失败后逃往奥地利。1927年回国,参加纳粹党竞选活动。1928年为国会议员。1932年任国会议长。1933年任不管部长,航空总监、普鲁士总理、内政部长、狩猎部长,利用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主义者。建立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和集中营。1935年兼任航空部长和林业部长。1936年任扩军备战的“四年计划”的全权总代表。1938年获陆军元帅称号,1939年被希特勒立为继任人,1940年获德国元帅称号。戈林是纳粹党的主要领导人,纳粹法西斯国家的重要设计者,第三帝国建立空军、重整军备和实行战时经济的主要主持人。他多次充当希特勒的巡回大使,利用职权搜刮犹太人的财产,并大肆掠夺被占领国家的财富和艺术珍品。战争末期试图取代希特勒与同盟国谈判,1945年4月被希特勒撤职。同年 5月8日被美军俘获。1946年10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刑前于10月15日在纽伦堡服毒身死。: J5 u$ j5 Z; ?
                             [attach]82924[/attach]8 @( l9 E( M, n( L
威廉·凯特尔(1882.9.22—1946.10.16),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1946年10月1日在纽伦堡的国际军事法庭上他被判处死刑,10月16日被执行绞刑。当他听到判决的时候和登上绞刑架的那一刻,不知为什么脸上始终毫无表情。行刑人员对他的绞刑足足用了28分钟才将其处死。凯特尔元帅在德军高级将领中享有“走狗”的绰号,这是因他对希特勒俯首贴耳,心领意会而得宠的。此人的身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6年之后,由于汉堡政论家和史学家格利茨的介绍,人们才知道一些。著有《凯特尔元帅回忆录》。
2 v: F7 y! J- C. K) ?# O0 w凯特尔在临刑前说过的表达他至死都忠于祖国一句话:
$ W' o, f1 l' K1 `, q+ m“我希望上帝能够保佑德国人民,超过两百万德国士兵在我之前为国捐躯,而我也要随他们而去了,一切为了德意志!”. C' B9 {0 @6 g" v: N5 R

作者: 爱乔一族    时间: 2010-12-4 21:52
超出论坛规定的字数了,本来编辑好了,现在只能分二段发了,排版搞乱了,懒得再编辑了,喜欢二战历史的凑合着看看吧。
作者: scooter    时间: 2010-12-4 22:16
德国人很强大
作者: shawn    时间: 2010-12-4 22:46
其实当时意大利军队很菜的.在北非德国人被意大利拖死.
作者: henschel    时间: 2010-12-5 01:13
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若他脑子好使些,世界就不一样了。。哀
作者: kimi_hua    时间: 2010-12-5 11:05
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作者: lihui65452    时间: 2010-12-5 23:34
历史的重温
作者: 洛阳台风    时间: 2010-12-7 08:10
希特勒的发型和胡子很有型 给力的很!!
作者: 狂奔的蜗牛    时间: 2010-12-7 16:45
德国人的战斗力很强,原来有这么一帮人




欢迎光临 比亚乔摩托车部落 (http://www.piaggioclub.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