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乔摩托车部落

标题: [转贴] 与吞噬生命者抗争 摩托车驾驶安全最重要 转自MOTO8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坛以南    时间: 2010-8-31 10:55
标题: [转贴] 与吞噬生命者抗争 摩托车驾驶安全最重要 转自MOTO8
与吞噬生命者抗争 摩托车驾驶安全最重要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道路交通。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但表现在安全、快速、便利、经济、舒适、低公害的交通需求中,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从古到今,无论是和平时期的经济贸易来往,还是战争中的长途跋涉,都面临着道路交通问题,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摩托车,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 U" l) O, C: C. ]3 ~
然而曾几何时摩托车成为“车祸”的代名词,虽然交管部门、各地方政府对于摩托车限行贯彻得十分到位,依旧无力改变相当庞大的摩托车用户、全国各地特点各异的交通需求,有多少人关注大中城市发烧友的赤诚,又有几人意识到小城市以及村镇摩托车用户群惊人的增幅数字,无论禁摩是否确保了交通安全,降低了多少事故发生率,我们仍然看到事故天天发生。车祸是众人皆知的街道“吞噬者”,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辆辆完好的摩托车,瞬间就会被它摧毁,不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到那种惨烈与残酷,想成为“风一样的男子”,无师自通不考驾照,无视护具作用,酒后兜风的时候,你可知道这位吞噬者一直潜伏在周围。吞噬者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再等待社会或是政府给予多大的关注或理解,我们应当与之抗争,自救,并且助人。摩托车驾驶证件取得容易;酒后驾车、飚车、疲劳驾驶……再加上狭窄、老化、落后的道路,疲软的交通车辆管理制度等,这些原因造成车祸发生率大大超过了恶劣天气肇事的频率。
+ F1 j; H7 I3 |1 d+ h4 X  交通安全在我国的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摩托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呈逐月上升趋势,在一些中小城市尤为突出。交通事故对生命与财产的吞噬,相当严重。
7 A1 p& ~( ?% y" I7 j* }  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又是那么的脆弱,安全何等的重要,车祸是个可怕的吞噬者,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坐以待毙。那么,夺去性命、损坏车辆的车祸是如何降临的,请看下面的内容。
  R$ T; a5 _3 Y2 F4 _7 k  揭开事故的面纱* A$ _. ?( h- p. F
 揭开事故的面纱0 K5 z4 y4 m( l2 g

: {6 v$ ~3 e6 H. U- I1 ^: Q. o5 N/ F, ~" h" |
  骑摩托车最容易落口实的莫过于摔车后成为“不良习气”的代表人物、在同事、亲戚和邻居的议论声中忍受漫长的康复。埋怨大于同情,多么悲哀。
) l$ O1 s- f0 O4 I  世间万物都是有其规律的,摩托车事故也是如此。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车祸。所谓事故的“面纱”,大部分是自己、他人对交通法规、交通秩序的漠视和破坏,因此,减少事故有赖于各种机动车车主自身素质的增强,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在这里,我们谨归纳一些危险因素,希望车友们首先对它们提起足够的防范,主动并且提前化解它们可能带来的恶果。
' ~% o# U9 B( B8 g/ q7 p) j' @  A! R& Y) N2 R

  i& n; a3 a+ f  ]荒野行车、求助无门。; p9 N$ B' R; O3 `
  田园中的陷阱+ n/ f& I, O. N
  提起农村的交通状况,大家首先想起来的肯定是“无序”。是的,农村里交通警察非常罕见,红绿灯更是稀罕物,同样缺乏的还有交通法规的普及。因此,乡村道路上的交通状况混乱而无序,这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事故都与此有关。现在,许多地区都在搞乡村公路的“硬化”,乡镇主干道甚至是一些大点的村子附近基本上告别泥泞的土路,铺上了水泥或柏油路,乡镇干部管这叫“修好公路奔小康”。但是,路好了,危险却更多了,因为速度上去了,交通法规的普及并没有随之提高。
3 h1 z6 i; |# h6 D; m
4 E* c; Y9 s# u; D- A/ ~
  \& [) y/ X, K. `! y0 `  T在河床中行车需要技巧、丰富的驾驶经验也格外重要。
( x6 K, M* y! A0 ?( V3 e  危险1:不守交规的农用车
- Z+ f8 h. T  `9 N0 g  农村路面的头号杀手非各类农用车莫属,这些车辆包括柴油三轮车、四轮拖拉机、载货三轮摩托车、非法改装的“四不像”(一种四轮柴油土石方工程车)、四轮柴油农用车等。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它们自由自在、为所欲为,逆行、随意调头、占道停车,而且,许多车信号指示不全,等它们停下或转向的时候后面才能发现,这时,如果后面的车速度较快,基本没有躲避的可能。许多在乡村公路上车毁人伤的摩托车事故就是拜这些车所赐。! u3 _6 Q1 L6 A  @% X

$ p0 K1 z% B- M7 E
! X. q1 ^. a7 n5 L4 u- ^山道过弯,拍照好看,其实危险。" N* V) o7 t7 K( k2 }
  危险2:突然出现的行人/ A! {- r0 y5 V/ K) f
  除了车,许多村道上交通意识淡薄的人也堪称“杀手“——突然出现的儿童,横穿路面的成人,都会在瞬间让摩托车手措手不及:要么撞在一起,要么在紧急制动或打方向的时候摔倒、撞树撞墙、冲下路面…… 这种情况在村道上很常见,一些车手因此丧命或重伤,但事后却无法找到责任人,因为他们在出事后就消失了。村道上的动物也是游荡的杀手,一头猪、一头牛都有可能在大摇大摆的时候突然改变路线,让摩托骑士人仰车翻。
0 r$ b2 v  E% }  危险3:路上的人为障碍  ]' O8 J. }( _' r. v
  举个例子:每年的夏收和秋收季节,乡村公路上更是危机四伏。这两个季节,许多管理薄弱地区的农民都把公路当成了场院——将庄稼摊在路面上,利用过往车辆碾压脱粒。为了“逼”车辆驶上摊开的庄稼上,许多农民甚至会在旁边堆上石头或棒子,摩托车遇到这些障碍,极其危险。
3 n1 Y- p- e0 h 危机四伏的都市
' N# R& Q' @1 ~# i. L: k# k8 k    按理说,城市里到处是红绿灯,交警遍地,行路应该不难。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说农村人因为交通法规普及的力度不够才导致“无知者无畏”,许多城市人对交通法规的淡漠和违犯则是有意为之了。因为他们,街道上面危机四伏。
4 w0 t/ D, O% {
( |+ D, S* X) ]* J$ I3 m; b/ Z7 n. {
) Z8 c3 [7 k6 N( s% k' [# Q雪地行车,十分不安全,建议放弃。. d/ G2 d; N/ A* m! S( g
  危险1:“不走寻常路”的出租车
7 `7 m7 E0 F$ |# P9 q- f  如果说在城市里什么车最讨人嫌,排在第一位的当属出租车。在城区路面上,只要没有交警和摄像头,  出租车都敢在有人招手叫车的时候急停、急调头,仿佛他们开的是坦克,不怕撞。这时,后面刹车不及的摩托车就倒了霉,因为摩托车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能远不及四轮车。无处不在的出租车是摩托圈子里公认的第一杀手,因违章无序停车,给市区活动的摩托车手平添了许多压力。
. p8 Y& X4 o( W5 n  l2 s& p
7 j; r- b! I& j7 h( M, F3 I7 B/ W7 q# Y
隧道行驶开车灯、注意车速、随时注意隧道内情况、保持安全车距。
1 e( r  p4 [9 {' o# `) `: s7 V% X! F' a  危险2:以弱凌强的电动车
2 Q  k& l$ @' k" k$ I1 {* g  排行第二的是电动车。近年来,电动车在城市里泛滥成灾。因为在大多数城市里对电动车的管理都存在着盲区,所以,许多车主肆意为所欲为:闯红灯、上快车道、随便停车调头……遇到汽车,这些车主无所畏惧,毫无收敛,对与他们体积差不多的摩托车更不放在眼里。在城市街道,电动车跟摩托车抢道是家常便饭,这些本该在自行车道行驶的非机动车总喜欢在快车道上晃悠,在车流汹涌的马路上旁若无人、害人害己。等到出了事,跑到快车道上将摩托车“祸害”的电动车往往摇身变成弱者,这其实是件很无赖的事情。
" a9 ?+ L$ Q) X, \7 ?5 B, n9 f2 Z$ x1 i( P5 G+ W5 S$ |3 c1 }
/ O4 W: S0 H+ ^1 W& l; K" w7 p, V
荒野石砾中,高速行驶是大忌。
, G# ?' B( h) ^9 ^6 H' l; F  危险3:常入虎穴的自行车
. P9 z- n5 ?) u  X  自行车在第三位。上述情况在自行车与摩托车间也时有发生。出事后,本来还肆无忌惮违章闯红灯、上快车道的自行车“英雄”们往往在摩托车躲避他们而倒地或与其他车辆碰撞后逃之夭夭,万一与摩托车撞上了,立马一副弱势群体的嘴脸。摩托车手就该死吗?他们招谁惹谁了?
7 B) m0 v1 D( K4 ^' I* y9 D. x8 P2 q6 e/ s8 j
# u" Y# z1 w( J4 R/ |4 W* x
夜间行车极不安全,飚车、酒驾、不戴头盔这些引起车祸的情况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发生。
, G' i8 o. h! I6 G% y( p# y  危险4:所向披靡的行人3 a7 M; _6 J, H: Y% z* w
  当然,城市里最具气势的“弱势群体”是行人,特指违章的行人。许多摩托车手都有因躲避行人违章而摔倒的经历,甚至有些车手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6年10月里的一天夜里,河南永城的两个车手因为躲避突然翻越护栏的行人与对向驶来的公交车相撞,一死一伤……违章的行人绝对要居“最可怕的城市人”之首,他们抱着“你不敢撞我,撞了我你就倒霉”的心态在城市里横冲直闯,所向披靡,他们是包括摩托车在内的所有机动车的“克星“。4 R- W' q% ]+ z- q  j
  ~& m- w* |. B6 N$ O% @

# T/ ~* p  Z  ]- z5 T6 U4 A: i城市人口密集,即使路上行人稀少的路段也要警惕。4 K+ F( y* i& I: b& T, \

0 s  A7 c7 X1 Q* ]0 b# \2 U0 |6 O* Y- X  }) P- `, @0 X
酒驾被抓的现眼远比不上躺在医院中的悲伤。
0 h& q: R+ Y1 S& R复杂莫测的远行: H' |: L; D4 H' {
  如今,骑摩托车去旅行早已不再是新闻,在旅行的季节里,无数车手北上、南下,东奔西走,与爱车一起在山水间徜徉。但是,从路上传来的不全是喜讯,还有噩耗——2002年8月9日,上海车迷王成富在前往水乡周庄的路上碾到工程车洒漏的稀泥上侧滑倒地,于8月26日去世;2004年08月08日,广西车迷极速狂斌(网名)在甘肃靖远境内因疲劳驾驶冲进路边的沟中,伤重不治;2007年7月12日下午17点,安徽合肥车手王峰在西藏安多境内因高原反应摔车昏迷,当晚21点50分在那曲逝世,死因是感冒引起的肺水肿……
作者: 天坛以南    时间: 2010-8-31 10:56
常见的大U形山路,切忌酒驾、急行车。
  p8 G/ |( ?0 x: d0 Q2 U; J3 \# T  总结这些远行中的不幸故事,除了长时间行驶产生疲劳导致操控失误和在进藏路上的高原反应之外,几乎都与突发的意外有关,而且,很多意外都是无法在事先预知的。譬如山东淄博的几个车手出行途中在路边休息,一辆正常行驶的货车在他们前面突然失控,导致惨剧发生;江苏徐州一个车手在超越一辆拖拉机的时候,拖拉机左边车轮固定轮胎的钢卡突然飞出,这名车手当场身亡……长途行驶,路况和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事故的几率远远大过日常行车,所以,长途行驶的风险远高于在家门口的日常出行。# o5 n* T1 z/ a6 l1 `- u
1 r5 F. E* i# B1 W

2 R8 h: V& V8 W8 G2 {: P1 |特技,这是专业训练后才能完成的动作,不要简单模仿就以为自己是车神,那不过是运气。) N5 m. o# S/ V% ]
  小心驶得万年船+ i. t2 c' I: _/ l
  上路三分险,对稳定性差和速度较快的摩托车来说,更是如此。怎样才能有效降低发生摩托车事故的概率?在事故发生时怎么减少伤害甚至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应该如何操作?在这一章,我们综合了众多资深车迷、相关专家及其业内外人士的观点,希望能为你的安全行车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
* K% }% J) A1 a5 j5 T; I1 ^
; v% ?0 @2 _9 k" S5 U: G
6 L( Y2 W$ C2 P乡村土路风景别有韵味,小心慢行才能安全通过。
- o0 w1 D: B4 t- m" U* H& m  发生车祸第一时间报警、求救,不要在未确定伤势的情况下,搬运伤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配合救援人员疏通道路、运送伤者。' `, B1 ~* i' I8 {' r* P

# b. X* L$ w* o5 Z
; Y0 K! x% _2 `' F* C红灯前,总有摩托车跨过线的跃跃欲试。3 G: m- G( p9 G5 N8 T9 t
  小心驾车/ u. @% i( j( \- n+ s
  悠哉田园间1 ^- A: a) v" E  O5 E, M6 H
4 X% S- y0 B" A! }8 @" d) N/ w
/ P  n! A2 _3 T+ ^& B5 i8 ?# g: h
出去旅行,山中有雾,能见度极差,路面湿滑,行车一定要避开这个时段。- }, B' E2 r) {( z2 I( N: x1 H: D% \+ \
  导致乡村道路车祸多发的主要因素我们已经在上一章有所介绍,但是,光知道成因并不能有效预防车祸的发生,重要的是如何在“成因”面前从容应对。
' ]8 N' H( `% C; W, R  保持在对方的视野内。农用车驾驶员们的交通意识淡薄,所以,在与他们同一条路上的时候,我们应尽量远离他们。在无法与他们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不要正面跟随,应视路面情况尽量保持距离在他们的车厢后侧面行驶,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他们因故急停,我们的车能从侧面躲避过去,不至于撞到他们车上。而且,在他们侧后方行使,他们在转向的时候能看到我们,可以避免他们突然转向导致的事故。其实,许多农用车的驾驶员在转向调头的时候都有回头看的习惯,让他们看到我们就是避免事故的最有效方法。
) I3 ^  _6 n' N& r3 l9 _3 [2 h3 H2 O

2 }4 ?3 U& E# S- Y) t交通混乱的十字街头,骑摩托车左突右进容易造成伤亡事故,一定要缓行。  t. @9 _4 s! O- s3 O& H/ }
  不开斗气车。现在农村里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农村的摩托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基本上与农用车驾驶员无异,对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乡村道路上,尽量避免跟超车的农村青年开斗气车,毕竟人家土生土长熟悉家门口的路况,跟这些血气方刚的小青年在他们的地盘上飙车是非常危险的。% |/ E; ?3 K' S
4 W9 m# B1 P) Y7 ~( S
9 e9 U1 V+ s+ F( C7 J# P
山村小路悠闲行车,突遇村民和小狗是常有的事,不要放松警惕。* y$ M- b) Z( y' f9 ~# x6 }! x

- F/ M% X+ E, V7 ]' m8 ]9 h3 F/ }* b3 Q8 z  c
集体出游注意车速和车间距。
/ B9 D4 P3 @0 R3 b: j( M  勤用、慎用喇叭。通过村庄的时候,对村中的每一个路口都不能大意,都要鸣喇叭减速通过,此举可有效防止遭遇突然跑出的小孩和大人。看到正前方有小孩或老人,应提前减速并鸣喇叭,切不可到跟前再突然按响喇叭,以防小孩和老人在惊吓中与车子碰撞。遇到前方有大型动物的时候,更要减速谨慎通过,不可惊扰。
* c4 e, d: ~3 c' O( }- h    慎对复杂路况。在农村的夏收和秋收季节,公路上总会有一段一段摊开的庄稼。遇到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对于较单薄且被车碾压结实的秸杆,可以正常通过,如果前方厚厚的一片,一定要提前减速,切不可冒失通过,以免陷在其中或被其中的异物伤了车和人。对于路上晾晒的粮食更要谨慎对待,一定要提前减速并选择 较单薄的地方小心经过,避免在通过 时使用制动,玉米、小麦、大豆一类的粮食外表光滑,如果车速超过40km/h行驶在上述粮食上面,车轮极易打滑。遇到农民在路上翻晒秸杆和粮食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减速并鸣喇叭提醒其注意,否则,容易在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被他们手中挥动的农具所伤,这一点尤其重要,曾有车手因车速过快被叉秸杆的草叉子捅成重伤7 S7 T% C) [# u1 ~
畅游车水马龙中# ], ^; J5 b3 J0 g: n- N' \0 S
  绝不超速,保持车距。城市的道路情况显然比乡镇道路更复杂和多变,但是,在城市中行车的难度却不见得强过乡村。在我们调查到的城市交通事故中,几乎所有的事故都和超速摆脱不了干系。所以,如果能与前方车辆保持适宜的距离并留心后面的车辆,保持在限速标准以下的速度行驶并按要求使用和注意别车的信号装置,你的行车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F% Q7 B6 C& F% E% u, }
  养成不闯红灯的习惯。这是降低事故的不二法门。当然,你不闯红灯不能代表别人同样能够做到,事实上,城市中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甚至是摩托车闯红灯的现象是很严重的,所以,就是绿灯通过的时候也要留心两侧并小心驾驶。不用违章来为自己制造危险的同时,也要提防因为别人违章为自己带来的伤害,这是在城市里行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同时,作为城市用车,良好的车况也是保证安全的一个前提,制动性能的正常、灯光信号的良好绝对不容忽视,必须做到该停的时候停得住、该叫的时候(喇叭)叫得响、转向的时候前后都能得到信号。; `2 n: G  i, N# c3 f& o
  熊出没,注意。行驶在街道上,除了小心提防容易违章的出租车、电动车、行人、自行车之外,也要留心私家车。近年来,私家车在城市里迅速增加,许多私家车主都是刚拿驾照不久的新手,驾驶技术生疏,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也不够,所以,遇到私家牌照的车辆,小心一点是必要的。" w+ b7 s! V& r& Y: p! @
  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行在街道上,随时都会出现需要减速或停车的情况,为了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情况,在骑行中除了正视前方,也要用余光观察两侧,并养成用后视镜观察后面的习惯,且不可在行驶中回头。为了确保在第一时间实施制动,手指应该在行驶中搭在制动手柄上,脚尖也不应放在距制动踏板过远的位置。在城乡结合部,路况复杂,路面的管理也不像中心城区那么严格,在这些路段,只要能做到合理控制车速,对路口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安全也会有保障的。/ E. Q9 F9 u; ^9 h
- W' [3 k, I1 b9 h

. m! r/ Q9 ]! S. a漫漫无期堵车路,定是前方车祸生。
+ o' f- A6 ]5 y$ m) v3 M: a  总之,不论城内城郊,想要安全就不违章并提防别人违章,时刻绷紧防范的弦,除此之外没有更有效的方法了。如果你能做到以上所述,基本可以安全畅游了。
( k3 n. U0 t. K" b- i# N9 k  轻松在路上
0 ~- G' \4 {/ o  为了完成这一节,我们采访了几位长途经验丰富的资深车迷,其中有驾车到过西藏、东北、云南等地的江苏老车手李光和已有10年长途经验的徐州车手杜启弘。通过综合几位“老长途”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得出如下保证长途安全的结论。) Y. R6 J/ b; k9 a4 P9 F
  长途出行,车辆的选择非常重要:
  p) t3 e4 Y2 r9 }: y  几人在长途用车的选择上几乎众口一词:单缸车最佳,排量250ml最合适。他们认为单缸发动机结构简单、养护方便,长途行驶中省却了许多保养和调试的麻烦,尤其是搭载单缸发动机的车型重心分布合理,操控起来更轻松便捷,较多缸车而言更节省车手的体力。250毫升级车型动力适中,适合长时间中速行使,动力性能足以胜任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的路况,经济安全。一款合适的长途用车,对旅途的安全也是非常有保障的。- m6 x# u% g4 a& [: _  z' m* A
  护具必须完备:- `' v. }4 Y/ l( F1 w( \2 \% u
  具有防护性能的手套、护膝、护肩、护肘,质量较好的全盔缺一不可有了这些护具,摔车时或意外事故中的伤害将会降到最低。5 T( W  K5 X4 d
    保证睡眠充足,不可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时的精力无法集中,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措施,安全难以保证。几个人在长途时的做法是:只要觉得累了就马上停车休息,如果是困了就立刻找个安全的地方睡上一会,保证在驾驶的时候精力充沛。
) w6 Q. Z+ X8 G! a+ B  合理安排膳食,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m' o, _0 h9 R4 x! h" Z: D
  长途奔波体力消耗巨大,仅仅依靠休息是不够的,如果营养跟不上,身体机能将会随着体力的消耗迅速恶化,最终甚至会诱发疾病完全垮掉。李光说,穷家富路,跑长途要舍得在吃上花钱,不能因为节省委屈自己,吃得好才能玩得好、游得顺。一定要合理计划每天的行程,尽量少走或不走夜路:摩托车的大灯亮度远不及汽车,夜间会车的瞬间眼前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在路况不明的地区是相当危险的。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走夜路,尽量选择一辆速度不快的货车,保持安全距离尾随其后,一是用它开道,二是利用它的车身阻挡对面来车的灯光照射。
2 D' y' e; a7 k" t  休息的时候一定不要在路边,应该找个距离公路不太远的不走汽车的岔路或空地停车:
' i) h7 \, H$ m& a# V  车辆川流不息的公路上随时都会发生意外,在路边停留,安全是无法保障的。如果实在没地方停车但又非停不可,千万不要停在对面来车的司机视线盲区的弯道边,应该找一个旁边有树木的路段,把车子推进树的后面,人也要进去,用树木来阻挡可能失控袭来的车辆。
) O; u+ M" V6 [* ~: Q  进山区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待盘山公路:
0 |( `7 u. @! _& }2 g  进弯前不要心疼喇叭,必须不断鸣喇叭并减速按道行驶,对面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占道行驶;山区的车手初入平原,面对一马平川的路时候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放马狂奔,平原上的路好,但岔路也较多,容易出现突发情况,车速过快是非常危险的。不论在什么路上,跑长途最忌心浮气躁,合理控制车速、悠着劲儿跑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b& R% H' J! s" O6 _1 T
  小贴士% t' D0 L, b" N# [6 }6 D7 Z9 V: ~# i
  长途中除了以上几点,人的因素也不能忽略。这个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当然也包括坏人。出门在外,尽量避免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停留,住店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偏远的小村镇,应去县城以上大的城镇或城市,在不熟悉的地方,夜里尽量不要独身外出。而且,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一定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少说话多微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q1 I" F5 `* o' v9 ^8 x; O, v9 [& c$ m
  补救5 f2 v, Q; [5 e5 X$ N- D! B9 `
  这个问题以前很多人问及,其实,一个能紧急避险的驾驶人不是一个好的驾驶人,只能说他是一个有一定技术的驾驶人。一个根本不让紧急情况产生的驾驶人才是一个完美的驾驶人。当然在车祸即将发生之前也有减小人员和车辆损失的方法,比如在制动达到极限时如何躲避和摩托车如何防止正面撞击等方法,但这些都是补救措施,最好是根本不让紧急情况产生。6 b4 K9 y- ~( k8 \
平时驾驶,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8 E1 b# {& O4 A& |! l
  1.规范化(要有规范的驾驶姿势、操控动作以及正确的驾驶意识)
# G/ x/ f; n# ?  Y% t1 h  2.理性化(学会理性地驾驶车辆), H* L) f6 \7 u- [1 a! M3 _# F
  3.科学化(了解现代化车辆的特性和高科技配置)
/ U' @! [4 y1 ?( L9 m  4.文明化(驾驶摩托车要做到不争、不抢、不斗气), q4 }; B3 m* W+ E, Z
  理性驾驶
! h" y' d1 G0 G3 Q& P) Y& _, _* A0 r
' b: S; I6 t9 _) M  l7 ~* L& x$ G7 O# k1 e& `! d
一个能紧急避险的驾驶人不是一个好的驾驶人,只能说他是一个有一定技术的驾驶人。一个根本不让紧急情况产生的驾驶人才是一个完美的驾驶人。
% D' Z; i( T: L+ b+ v' W  在驾驶中没有规范的操控动作和规范的驾驶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隐患。如果一个驾驶人不会理性地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是必然的。理性驾驶中要求驾驶人的预见性必须要强,就是通过我们的各个感知器官感觉到环境、车辆、车流、交通状况等情况的变化,然后经过大脑分析做出正确判断。如果判断不清时一定把情况想到最坏,这样你就会减速或停车。所以我们说驾驶车辆不是简单的熟练工种,驾龄再长的驾驶人都随时会碰到前所未有的情况,驾驶车辆是靠脑子的。
作者: 天坛以南    时间: 2010-8-31 10:56
安德雷斯•科纳普安全驾驶资质:获得德国宝马驾驶员培训中心颁发的摩托车训练员执照,自2006年起开始摩托车骑手培训工作。4 A' ]0 W9 }/ c/ ^1 o" ~
  安全的堡垒
6 y% o/ e0 W* t8 a7 J  2001年,日本曾对其国内的交通事故进行过调查,其中摩托车死亡者的受伤部位看,头部受伤的占48.9%,脸部受伤的占1.0%,颈部受伤的占8.2%;上海2002年~2006年交通事故受伤情况分析受伤人员:摩托车创伤致死者中80%的摩托车驾驶员和90%的摩托车搭乘人员死于头颈部创伤。摩托车受伤者按照全身伤势排位,受伤部位发生率较高的是头部和下肢,其次为体表和上肢。
% G1 q' |' A6 C. J$ Q4 z# Z5 D  要保护自己除了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还需要配备基本的专用护具,头盔是骑乘摩托车时保护头部、缓解冲撞受伤很重要的保护工具,不戴或不正确配戴头盔骑乘摩托车是很危险的。
& _) E9 k( I  N4 m8 h  分析数据说明,摩托车驾驶者发生车祸受伤的按照比例排名,原因依次是没有佩戴头盔、佩戴方法有误、头盔质量低劣、没有穿戴护具等。% d! h0 q4 {3 G9 O
  首先说说头盔。当摩托车时速达到40km时,一旦与前方发生碰撞,其撞击力将达到2000~6000kg,而人头颅骨的承受力仅有100kg,想想这可怕的一幕,请不要再介意炎热的天气,弄乱的发型。* S2 W6 [1 i& c: G; M
  我们除了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正确配戴摩托车头盔外,还应加强质量意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购买和使用劣质冒牌摩托车头盔。要选择壳体质地坚硬、耐用、能较多吸收冲击能量的头盔,头盔的重量要求:全盔<1.6kg,半盔<1.3kg,左右水平视野>105°,上视野>7°;头盔上必须有固定的标志,如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商标,产品种类,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或编号;选购头盔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头围来选择合适的号码;头盔发生过较大撞击事故后应停止使用。摩托车护具五花八门,根据不同的车型护具也大不相同,无论是连体纯皮皮衣还是非常厚实的化纤车服都必须注重材质和细节设计,好的车服具备结实、耐磨、防水、防火、防摔、减震、吸压等特点,腰背部、手肘、膝盖都有防护性的装置,此外风镜、护甲(目前护甲包十分畅销,甚至比护甲本身还受车友亲睐)、护脊、背心、护臂、护腰、护腿、护膝、护肘以及手套和靴子也都进一步加强车手行车的安全系数。
" h4 t$ r! U2 B  在大陆地区有正规企业代理商的“ 洋货”头盔有意大利的AGV 、意大利的Nolan、SUOMY、AIROH、德国BMW、美国Harley-Davidson、意大利Ducati、日本Honda、韩国HJC等 ,此外台湾的SOL头盔,如今占据了港澳地区的销售榜首,民间销售较好的头盔还有法国的SHARK、日本Arai和Shoei头盔、美国Icon;大陆地区皮衣和护  甲、护膝等产品的正规代理有Arlen Ness、Berik、Medif、Fox 、BMW、Harley-Davidson、Ducati、Honda等,民间销售最好的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Dainese。Arlen Ness和Dainese这俩品牌在国际赛事上随  处可见,赛车明星们必备的铠甲。: e4 M5 ?4 |% }- D* r2 N6 v
  小贴士
$ H# ^5 x; ]) f  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摩托车手防护服装》,对于大家人身安全保障和监督生产企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大家仔细研究这一标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摩托车护具中正规企业出品的头盔、护甲、护腰、护膝都有安全系数认证,请您购买时,务必仔细验证。条件允许请务必在专卖店购买,不要选择不知名的杂牌或是大小不合适的产品,务必问清楚穿戴的方式和清洁方法。: E' w) R' M5 N6 |! [
  发生事故,无论您是伤者还是旁观者,请迅速启动医疗急救反应系统。(目前我国每个城镇都建起了当地的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其法定代码是120。)也就是立即拨打110、120时要准确地说出事故地点并留下随时能联系到的电话,大型事故要说清伤员数量。注意保持镇静,条理清晰。
* K& W8 K) d' r& m  摩托车驾驶员有必要学会一定的急救技能,无论是自救还是救人,正确的抢救就能大大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的发生。这是在及时拨打110、120急救电话后,在等待的过程中能做出的有效措施。。
0 ~) F' h+ \9 x" ^  求人不如求己
$ g& V) I! @9 h) s  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对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针对具体情况在现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9 q) Z' F9 h) B" m: c" A" h
  四个要点分别是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
6 V, t  N4 z( I! @6 m( R7 {# b6 o  1. 止血。现场止血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心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头面四肢动脉出血。 此外,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止 血方法。可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或承托受伤部位,用干净、消毒的较厚的纱布覆盖在伤口,用手直接在敷料上施压。再用绷带、三角巾紧紧缠绕住,协助持续止血。然后检查手指或脚趾的血液循环。只有在以上两种方法不能奏效时才能考虑止血带止血法,这种方法技术性要求强,最好请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
+ V7 a7 e; R/ v# r$ c, O6 T5 y! n  Z  2 . 包扎。包扎前要充分暴露伤口,判断伤情,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伤口。所用包扎材料应保持无菌,包扎伤口要全部覆盖包全,防止再次污染。包扎伤口时,动作要迅速、敏捷、谨慎,不要碰撞和污染伤口,以免引起疼痛、出血或污染。
" f" W3 b6 E! [8 D8 i2 L  3.固定。车祸经常造成骨折。骨折的断端必须有效固定,否则会加重疼痛和损伤。固定的材料可就地取材,例如木棍、雨伞、三角巾等。骨折固定时要注意:有开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 D2 z! q5 s4 D5 C  4. 搬运。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仰卧在门板或硬板担架上,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不能使伤者头部或腰部弯曲,这样会引起伤者颈椎和腰椎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截瘫。+ |- m# |7 R" F+ P& z
  小贴士
0 w: e* L, C5 ~; k8 U  注意自身刑事安全。留心刑事问题,保留一切可能与刑事侦察与鉴定有关的证据。* B+ J: L* D: g+ P
   小贴士
8 }2 x) p  x6 T/ S- O( M. s  摩托车事故中,骑车人极易发生颈椎损伤。在现场除非伤者的头盔阻碍了呼吸道,否则不能随意摘除。必要时应由两个急救员解除,一人双手固定住伤者的枕部和下颌,另一人从头顶轻轻将头盔摘除,注意要位置颈椎处于正常水平位,防止脊椎损伤。. h: z) v8 S" O1 p% z
   一个程序四个要点
$ M4 o2 ?3 ]6 F0 T- S) g, Y  简单地说,车祸的现场急救要把握一个程序,四个要点。) R" a3 q' i0 l
    一个程序,即现场急救的程序。车祸现场情况复杂,人手不足,如何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尤为重要。这个程序也称现场急救四步法,包括:确保安全;初步评估和处理;启动城乡急救反应系统;进一步评估和处理。5 t8 X) V$ f0 k0 E; {% A* G& j$ z
  确保安全。首先是保障现场环境安全。施救人只有在自己、伤者及现场围观人员的安全有充分保障后在能在现场展开救治。在交通事故中,首先在距离事故车辆50~200米的地方设置明显标志物,并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及时关闭摩托车发动机、检查油箱是否漏油,采取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急救。) H) R1 I$ X& n& `  X
  沟通。患者在现场突发重病或受伤后,常处于应激性心理障碍状态,善意救助者需要与之有效沟通,避免误解。如果不能估计到各种情况及后果,尽量避免冲动行事,否则不但加重伤情而且会有刑事责任。最好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救助要一定征得被救人员或监护人的同意。4 H# X- t' o+ a( e9 L" P
  做评估和处理:仔细观察伤者的身体状态和主要伤情,伤者的意识、气道、呼吸、和循环都必须注意到,对于没有反应、没有呼吸的伤者要立即在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人工 呼吸)。% n. C/ p7 W% X* M, Y0 k
  小贴士1 P$ x, M1 d9 E( U7 x# R) \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遇到无法看到侧面情况的路口,千万不要加速通过,一定要尽量向对面的方向躲避并鸣喇叭,同时还要做好制动的准备。农村视线不好的路口是事故多发地段,因为农用车甚至自行车常会突然蹿出来,让人措手不及。
" C* s/ z/ ~3 m' {  手把手教你
' i% z" d9 P) l0 E8 F9 M  车祸,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为城市人口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摩托车向来被认为是肉包铁的交通工具更是在大众眼中极易出现车祸,然而造成车祸的原因除了驾驶技巧、天气和路况等原因,绝大部分车手是不戴头盔、更不穿任何专业护具的,车祸来临,无所保护,身心俱损似乎成了定论,本期全面展现大陆地区车祸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且为广大读者介绍如何如何规避和防御的知识。
: N- [' D) {3 q: y# r0 \    做完本期安全驾驶专题,我们最大的感触,也是最想送给读者的一句话是: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作者: 鱼水情深    时间: 2010-8-31 11:49
很专业!非常值得学习!感谢分享
作者: 丽浩烟酒    时间: 2010-8-31 17:13
很专业!非常值得学习!感谢分享
" q! H5 N5 o# Q: i# I! z
* M+ y/ T  K7 ~
: L6 T/ j: Y5 c应该好好看看的。经验之谈
作者: 想不起来    时间: 2010-9-6 23:33
学习,学习
作者: 莫老爷    时间: 2010-9-7 16:47
这个要认真学习,感谢楼主。




欢迎光临 比亚乔摩托车部落 (http://www.piaggioclub.cn/) Powered by Discuz! X3.1